- 編號:46216
 
- 書名:變與常:清末民初商法建構與商事習慣之研究
 
- 作者:張松著 
 
- 出版社:中國社科
 
- 出版時間:2010年10月
 
- 入庫時間:2011-2-21
 
- 定價:45
 
 
圖書內容簡介
 張松編著的《變與常(清末民初商法建構與商事習慣之研究)》一書研究的對象涵括了近代中國制訂的商事法規和商事習慣,前者包括商法通則、公司法、票據法、破產法、保險法、銀行法、 交易所法、海商法等商事法規及草案,但選擇商法通則和票據法作為考察的重點。至于商事習慣,則涉及多個方面,本書主要按照具體的商行為進行考察。通過對前述各物件的考察,探究各物件之間的深層聯系,揭示近代法律移植過程中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糾葛關系, 何為“變”,何為“不變”,為詮釋近代中國的法律變革運動提供一個切入角度,從而最終為現代立法活動提供歷史借鑒,是本書的研究目的,也可說是本書研究的現實旨歸。
圖書目錄
緒論
  一 問題的提出
  二 有關概念的解說
  三 研究現狀概述
  四 研究理論與方法
第一章  大勢所趨:中國近代商事法律體系的建構
  一 近代中國商法制定的歷史條件
    1.經濟條件——新式商業的出現
    2.思想條件——重商觀念的興起
    3.社會條件——商人組織的近代化
  二 近代中國商法的制定過程
    1.蹣跚學步——晚清商法的制定
    2.全面移植——民國初年的商法制定
    3.就地取材——近代商事審判法規的制定
第二章  殊途同歸:商事習慣之考察
  一 商事習慣的形成及其近代演變
    1.商事習慣的形成基礎
    2.商事習慣的形成路徑
    3.商事習慣的近代演變
  二 近代商事習慣概觀
    1.合伙習慣
    2.銀錢業習慣
    3.倒號(倒閉)習慣
    4.商業使用人和學徒習慣
    5.股份習慣
    6.賬簿習慣
    7.擔保習慣
    8.借貸及利息習慣
    9.商鋪租賃習慣
    10.“居間”習慣
  三 近代商事習慣之分析——以票據習慣為中心
    1.我國票據發展史
    2.各地習用票據種類舉凡
    3.票據習慣的法律分析
第三章  摒棄抑或吸收:商事立法對習慣的考量
  一 商事立法的準備——對民商事習慣的調查
    1.清末的民商事習慣調查
    2.民初的民商事習慣調查
    3.民商事習慣調查評析
  二 商事立法對習慣的考量
    1.近代中國關于變與不變的爭執
    2.清末至民國初年立法者的態度
  三 商事立法對商事習慣的吸收——以商法總則和
    票據法草案為例
    1.商法總則的變化
    2.票據法草案的變化
第四章  必然和偶然:商事司法對習慣的援用
  一 齊頭并進:商事裁判機構的設置
    1.官方審判機構——大理院及各級審判廳
    2.“民間”審判機構——商事公斷處
  二 權宜之計:商事裁判中習慣的導入機制
    1.習慣的導入機制
    2.司法實踐導入習慣之案例
  三 確認和補充:商事裁判中習慣的作用
    1.確認事實
    2.彌補和修正現行法律
  四 肯認和否棄:民初大理院對商事習慣的規制
    1.對商事習慣的肯認
    2.對不良商事習慣的否棄
    3.規制的動因分析
  五 大同小異:民初商事裁判與民事裁判的比較
第五章  浴火重生:近代中國獨立法律意識的養成
  一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之內涵
  二 法律人獨立法律意識的養成
    1.法律心理及法律觀念的轉變
    2.法律思想體系的轉變
  三 社會獨立法律意識的養成——以商會為中心的考察
    1.立法意識的覺醒
    2.司法意識的養成
  四 近代法律意識之內涵
    1.近代法律意識嬗蛻的歷史軌跡
    2.近代法律意識的基本內涵
結語  變與常——近代中國法律制度建構的歷史觀照
參考文獻
后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