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編號:100339
 
- 書名:交叉法視閾下刑事一體化的展開
 
- 作者:李世陽
 
- 出版社:法律
 
- 出版時間:2025年9月
 
- 入庫時間:2025-9-24
 
- 定價:78
 
 
圖書內容簡介
本書采用交叉法視閾的方法和刑事一體化的思想展開研究,使得圖書內容具有跨學科的交叉研究的性質,同時也破除了刑法的學科藩籬,將理論觸須伸向相鄰的刑事訴訟法等學科領域,充分展示了本書寬闊的學術視野和豐富的知識儲備。本書不僅對刑法,而且對刑事訴訟法的理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。
圖書目錄
"目 錄 
緒論
第一章 令狀主義及其例外
 一、問題的提出
 二、承認令狀主義之例外的根據
 。ㄒ唬┚o急處分說
 。ǘ┖侠硇哉f
 。ㄈ┬〗Y
 三、現行犯先行拘留及扭送的性質與適用條件
 。ㄒ唬┫刃芯辛襞c扭送的性質
 。ǘ┈F行犯的解釋
 四、伴隨逮捕的無令狀搜查
 。ㄒ唬⿻r間界限
 。ǘ┛臻g界限
  (三)物的界限
 五、結論與展望
第二章 中國語境下訊問程序的解釋學進路
 一、問題的提出
 二、任意處分與強制處分的區分標準
 。ㄒ唬﹨^分的必要性
 。ǘ﹪@區分標準展開的學說之爭
 。ㄈ┍静糠钟^點
 三、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法性質及其教義學上的歸結
  (一)關于“訊問忍受義務”有無的爭論
  (二)訊問忍受義務肯定說及其歸結
 。ㄈ┯崋柸淌芰x務否定說
 。ㄋ模┬〗Y
 四、訊問忍受義務否定說在中國語境下的展開
  (一)傳喚中任意同行的保障
  (二)“應當如實回答”的解釋路徑
 五、余罪訊問及其界限
 。ㄒ唬┯嘧镉崋柵c逮捕、拘留的效力范圍
  (二)圍繞可否余罪訊問的學說爭論
 。ㄈ⿲τ凇缎淌略V訟法》第120條第1款但書的解釋
 六、結論
第三章 論共犯自白的證明力補強規則
 一、問題的提出
 二、共犯供述的證據能力
 。ㄒ唬┕卜缸园自诤喜徖頃r的證據能力
 。ǘ┕餐桓嫒说淖C人適格
  (三)共同被告人在法庭之外所作供述的證據能力
 三、共犯自白的證明力
 。ㄒ唬┕卜傅淖园资欠裥枰a強證據
 。ǘ┕卜腹┦龅难a強能力
 四、結論
第四章 正當防衛的證明責任分配
 一、問題的提出
 二、訴訟構造的轉變與證明責任的分配
 。ㄒ唬┰V訟構造的當事人主義化
 。ǘ┰V訟構造與證明責任分配的關系
  (三)違法阻卻事由的證明責任分配
 。ㄋ模廃c形成責任說的實體根據與程序根據
 三、正當防衛的爭點形成責任
 。ㄒ唬┢鹨驐l件的證明責任分配:被告人證明自己面臨侵害,公訴方證明不存在實際侵害或侵害并不違法
 。ǘ⿻r間條件的證明責任分配:被告人證明自己感受到侵害已經開始尚未結束,公訴方證明侵害并不具有法益侵害的急迫性
 。ㄈ┓佬l意思的證明責任分配:被告人證明自己具有回避侵害的意圖,公訴方證明被告人僅具有單純的積極加害意思
 四、結論
第五章 論我國公訴變更范圍的限制路徑
 一、問題的提出
 二、我國的審判對象論
 。ㄒ唬⿲徟袑ο笫窃V因還是公訴事實
 。ǘ┙忉屨撋系牟町
 三、訴因變更的必要性判斷
 。ㄒ唬┰V因的功能與訴因變更必要性的聯動
  (二)有必要變更訴因的具體情形
 四、作為公訴變更的界限的公訴事實同一性的認定
  (一)公訴事實的同一性與單一性
 。ǘ┩恍耘袛鄻藴实呐行钥疾
 。ㄈ┓烙秶餐ㄕf的展開
 五、結論
第六章 鏈條式釣魚軟件的運行機制及其刑法規制
 一、問題的提出
 二、案情簡介與焦點問題
 。ㄒ唬┌盖楹喗
  (二)焦點問題
 三、惡意軟件無中立
 四、盜竊與詐騙關系的厘清
 五、語音平臺的刑事責任
 六、結語
第七章 網絡索財案件的刑法分析
 一、問題的提出
 二、消費者身份的認定
 三、極限廣告詞的法律規制
 四、詐騙罪與敲詐勒索罪的界分
 五、罪數與數額判斷
 六、惡勢力犯罪的認定與罪刑法定原則的堅守
 七、信息與信用是支撐互聯網虛擬空間秩序的兩大支柱
第八章 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的適用困境與解釋出路
 一、問題的提出
 二、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身份屬性及其范圍
 。ㄒ唬└鶕⻊諆热莸姆诸
  (二)根據經營性質的分類
  (三)根據內容參與度的劃分
 。ㄋ模└鶕⻊展δ艿姆诸
  (五)本部分觀點:根據該罪保護法益的分類
 三、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的邊界
 。ㄒ唬┍WC人地位的發生根據
 。ǘ┎煌愋偷木W絡安全管理義務
 四、網絡服務提供者與監管部門的監管義務分配
 五、構成要件結果的解釋與適用
 。ㄒ唬┲率惯`法信息大量傳播
 。ǘ┲率褂脩粜畔⑿孤,造成嚴重后果
  (三)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,情節嚴重
 。ㄋ模┢渌麌乐厍楣
 六、結語
第九章 賄賂犯罪的差序法益構造
 一、問題的緣起
 二、既有觀點的癥結:忽視賄賂犯罪的差序構造
 三、重構賄賂犯罪的法益體系
 。ㄒ唬┵V賂破壞了平行社會一般人獲取生存和自由發展資源的機會公平性
  (二)賄賂破壞了國民對于憑借自己實力獲取相應公共資源的信賴利益
 。ㄈ┵V賂犯罪累積性地侵犯國家這一抽象的人格體的存立根基
 。ㄋ模┤胤ㄒ嬷g的關系
 四、基本結論
第十章 以不作為方式參與他人犯罪的責任歸屬
 一、問題意識
 二、是否成立不作為的間接正犯
  (一)否定說的考察
 。ǘ┛隙ㄕf的考察
 三、廣義不作為共犯的成立條件
  (一)作為共犯的客觀歸屬構造
 。ǘ┎蛔鳛楣卜傅木唧w參與類型
 四、不作為共犯的作為義務
 。ㄒ唬⿵奈kU的先行行為引發的作為義務
 。ǘ⿲κ軗p法益的保護義務
 。ㄈ⿲ξkU源的管理義務
 五、結論
"